赣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硕士点
本学科以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为基础,研究系统建模、特性分析、行为预测及控制与决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致力于解决各行业系统与控制的共性问题。
学科于2018年获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下设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智能感知与自主控制三个方向。依托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及赣州市章贡区智能制造研究院等平台建设。现有导师30人,含正高9人、副高15人、讲师博士6人(含博导1人),多人具海外经历。与北京华如科技等20余家高科技企业合作紧密。
近年来承担国家和省部级课题80余项及多项横向课题。研究特色鲜明,重点在:
Ø 应用领域:农业、环境(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病虫害监测,高光谱遥感)。
Ø 信息处理:医学影像、生物医学大数据、视频内容分析、人体行为数据分析。
Ø 智能技术:机器学习、智能计算。
Ø 感知与控制:雷达目标成像、识别与跟踪、智能感知与自主控制。
本学科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控制理论、先进控制系统、信息检测技术、计算机应用、人工智能及系统建模等领域坚实理论基础与系统专门知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毕业生能独立从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智能感知与自主控制等方向的科研与技术开发,掌握学科前沿动态,具有较强创新能力。
培养要求:
1. 思想素养: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遵纪守法,具备服务社会建设的道德修养。
2. 专业能力:扎实掌握学科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洞悉学科发展趋势,具备解决科研与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外语水平:熟练运用外语阅读专业文献,具有中外互译、外文论文撰写及基础沟通能力。
4. 实践能力:胜任科学研究、教学或独立承担专业技术工作。
5. 身心素质:拥有健康体魄与健全人格。
序号 | 研究方向名称 |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 备注 |
01 |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 主要研究新型成像检测技术、自动检测与控制系统、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以及综合优化控制、智能决策等先进的控制理论研究。在面向农业、环境、生态等应用的检测技术及自动化装置等方面形成了研究特色。 | |
02 |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 主要研究机器学习理论与方法、模糊系统决策、生物信息与数据挖掘、优化与信息计算、多媒体内容分析与理解、智能信息与控制。在机器学习及应用、生物医学大数据挖掘、人体行为数据分析、医学影像、多媒体信息检索与挖掘、赣南脐橙病虫害预测等方面形成了研究特色。 | |
03 | 智能感知与自主控制 | 主要研究雷达成像、高光谱遥感、物联网和智能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理论和应用。在血吸虫尾蚴监测、雷达目标成像、目标识别与跟踪、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农业生产高光谱遥感等方面形成了研究特色。 |
基本学制为3年,实行2至5年的弹性学制,其中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得少于1年。对于提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业,成绩特别优秀且达到提前毕业要求的,经专家推荐和严格考核,可以申请提前毕业,但不得少于2年;个别因客观原因不能在规定的学制内完成学业的,经审核批准可适当延长,但不得超过5年。

管立新、谢晓春、李秋生、李孟山、朱赟、乐江源、胡泽林、王长生、朱继洪、廖剑、袁新娣
管立新,博士、教授
赣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江西省金牌研究生导师,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江西省电工学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高光谱遥感图像解译、自主智能体系统、高等工程教育等交叉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完成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2项,主持江西省卓越工程师计划项目1项,主持江西省教学改革项目3项(重点1项),主持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1项,主持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1项,主持江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总装国防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技项目、深圳市学科布局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教改项目10余项。在Pattern Recognition等人工智能、智能信息处理国内外期刊发表高质量的论文30余篇。获赣南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4项,学校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获赣南师范大学首届“教学标兵”荣誉称号。
谢晓春,博士、副教授
赣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院长,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IEEE member。长期从事信号处理方面教学及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雷达信号处理与智能信息处理。主持完成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等省级科研项目5项。目前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近20篇,其中SCI、EI收录7篇,核心期刊5篇。
主要招收和培养对于信号处理相关领域有浓厚学习兴趣并愿意积极投身该领域从事研究、开发、生产或应用的硕士研究生。
李秋生,博士、校聘教授
1976年7月生,江西省赣州市人,博士、校聘教授,1998年本科毕业于同济大学自动控制专业,2004年硕士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2013年博士毕业于深圳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曾任南昌铁路局助理工程师、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信息处理、目标识别与跟踪等。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在研或完成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等省级科研项目4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项目和国防科技预研基金等国家级课题4项。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在SCI或E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多篇文章发表在Journal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and Applications、Progress In Electromagnetics Research、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信号处理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出版学术专著2部,论文曾获中国电子学会信号处理分会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主要招收和培养对智能信息处理相关领域有学习兴趣并愿意投身该领域从事研究、开发、生产或应用的硕士研究生。E-mail: liqiusheng@gnnu.edu.cn。
李孟山,博士、教授
1980年8月生,江西省赣州市人,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团队负责人。主要从事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算法、 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 ,大数据挖掘、化学生物信息学等领域研究工作。近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7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SCI收录期刊《Chemical Reviews》、《Nature Communications》、《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等特邀审稿人;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SCI收录期刊论文近100篇。
在控制科学与工程和电子信息两个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欢迎您咨询并加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团队。E-mail: jcimsli@163.com;个人详细信息网址:https://www.scholat.com/mengshanli.cn
朱赟,博士、副教授
中共党员,副教授,解放军理工大学博士。2011年进入赣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从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工作至今,2016年至2017年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进行访问学者研究工作。工作期间讲授课程包括《信号与系统》、《物联网技术》、《移动通信原理》、《现代通信技术》、《信息论与编码》等,指导学生参加工科类竞赛获得全国三等奖以上11项,发表SCI/EI检索论文18篇,其中SCI一区Top1篇,授权发明专利6项。
主要研究方向:深度学习与多维图像处理、量子计算与6G网络以及无人智能系统等。在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和电子信息专业招收研究生。E-mail: zhuyun@gnnu.edu.cn;QQ: 69598228。
乐江源,博士、副教授
1975年9月生,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人,民进会会员,博士,副教授,2011年博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非线性控制基础理论、电力电子变流系统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从事中小功率开关电源设计、车辆运动控制、车联网等实践经验。
曾参与粤港澳产学研合作项目(电能质量改善方向)和国家基金面上项目,主持完成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1项(2015-2017)、在研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1项(3万:复杂电网环境下的并网逆变器控制)。发表论文10多篇,其中SCI/EI收录7篇。
主要招收和培养对于电力电子系统及其控制、车辆网等相关领域有浓厚学习兴趣并愿意积极投身相关公司从事相关研发工作的硕士研究生。
胡泽林,博士、校聘教授
1977年生,江西会昌人,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共党员。于2021年8月被赣南师范大学以第四类人才引进,现任赣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校聘教授,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曾任赣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系支部书记;曾就职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任副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生研究生导师,优秀课题组长;曾受聘于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岗位,为优秀青年科研学术骨干,是单位重点培养的青年学术带头人,被单位多次评为优秀员工、先进个人和优秀党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农业专委会会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AI伦理专委会委员,安徽省农机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特聘专家,赣州市大数据发展有限公司技术专家,赣州市南康区数字经济咨询委员会顾问专家。
先后主持/参与完成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STS、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安徽省重点研发计划、安徽省科技攻关、中国科学院科技支黔、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赣南师范大学重点学科建设(220108)、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490164)等项目20余项。在Animals、Sensors、国内外核心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Sci、Ei等学术论文40余篇,在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网络信息、智能系统、农业信息化技术等领域,获得软件著作登记权70余项,申请或授权专利20余项。2020年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基于智能绿色品控的农产品电商大数据技术研发与应用),2019年获得安徽省和中科院省院共建突出贡献科技人员奖三等奖,2019 年获得“中国科大庆峰杯”创新创业大赛优胜奖(指导老师)。自2004起,与云南省民委、四川中泽公司、江西井冈山市科技局和鹰潭市科技局等单位合作,联合举办了44期农业信息技术知识科普讲座与系统培训班,对智能农业信息技术进行系统性推广应用。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智慧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挖掘技术;智能系统与海量数据库优化技术;精准农业系统集成与智能决策技术;设施畜禽养殖智能化精细生产管理技术;农牧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物联网监测技术等。
主要招收和培养对智能信息处理与人工智能系统相关领域有学习兴趣并愿意投身该领域从事研究、开发、生产或应用的硕士研究生。E-mail:huzelin@gnnu.edu.cn。
王长生,博士、副教授/高级工程师
1985年10月生,江西省赣州市人,博士、副教授/高级工程师,2006年本科毕业于赣南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2020年博士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曾任某军工单位事业部副总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侦察与电子对抗,阵列信号处理、信号识别与解调等。近年来,主持完成军内科研项目2 项和省级科研项目1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完成国防科技项目3项。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在SCI或E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8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2022-2024年指导全国研究生电子设计赛均获奖。
主要招收和培养对智能信息处理相关领域有学习兴趣并愿意投身该领域从事研究、开发、生产或应用的硕士研究生。
朱继洪,工学博士、讲师
1982年11月生,江西省瑞昌市人,博士,2005年本科毕业于赣南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毕业于南昌大学,2021年博士毕业于深圳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主要从事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边缘智能计算、扩散模型、大模型、知识图谱和智慧教育等方向的研究工作,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深圳市科技创新项目、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多项,横向课题多项;《NEUROCOMPUTING》等SCI期刊特邀审稿人,发表高质量论文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0余篇。
招收对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边缘智能计算、扩散模型、大模型和智慧教育等研究方向感兴趣,态度认真,勤奋刻苦,喜欢运动且有意深造的学生。E-mail:zhujihong@gnnu.edu.cn;87837431@qq.com。
廖剑,博士、讲师
1985年6月生,工学博士,原海军航空工程学院(现海军航空大学)学士(测控工程专业,2007年6月)、硕士(控制科学与工程,2009年12月)、博士(控制科学与工程,2014年6月)。博士毕业后,分配至海军某试验基地研究所工作,2020年转业到赣南师范大学工作。近年来主持参与了科研课题10余项,其中3项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包括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并授权发明专利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多篇文章发表在《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中国科学信息科学英文版)、《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中国科学技术科学英文版)、《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中国科学:技术科学》、《控制与决策》、《电工技术学报》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其中SCI/EI收录10篇。目前主持省教育厅课题1项,并作为项目骨干成员参与军队科研项目1项。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项,指导江西省/校内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各1项,指导学生参加计算机设计大赛获省奖2项。
主要在控制科学与工程和电子信息方向,招收和培养对自主智能系统感知、决策规划与控制(协同控制)、故障诊断和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相关领域有学习兴趣并愿意投身该领域从事研究、开发、生产或应用的硕士研究生。E-mail: autoliao_521@gnnu.edu.cn。
袁新娣,硕士、副教授
1974年12月生,江西瑞金人,主要从事信息采集、信息处理、系统控制等研究工作。教学改革研究方面,主要从事单片机、嵌入式、自动控制原理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以及实验。目前主持在研省级科技课题1项,研究生教学改革课题1项。近5年,主持完成省级以上课题3项,参与国家课题2项,发表论文5多篇,其中SCI、EI期刊论文2篇。指导学生参加电子设计大赛获奖3项。
主要招收和培养对信号处理及系统控制相关领域有浓厚学习兴趣并愿意积极投身该领域从事研究、开发、生产或应用的硕士研究生。